右旋糖酐的作用與用途
發布時間:2021-08-19 點擊次數:56次
右旋糖酐也叫葡聚糖、右聚糖。它是葡萄糖的聚合物,是微生物產生的一種類似淀粉和糊精的黏性物質。在臨床上,右旋糖酐常作為一種擴充血容量的藥物,它能夠提高血漿的膠體滲透壓,增加血漿容量和維持血壓的作用,能阻止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黏稠度,從而改善微循環。它的用法是靜脈滴注,每次250-500ml,常見的副作用有過敏反應,如麻疹、皮膚瘙癢、發熱、嘔吐、關節疼、出血等,極個別的還有血壓下降、呼吸困難和胸悶、過敏性休克的情況,所以說在應用右旋糖酐時,一定要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。
【作用與用途】
脫水葡萄糖的聚合物。血溶量擴充劑。分高分子 (分子量12萬左右)、中分子(7萬~7.5萬左右)、低分子 (2萬~4萬)、小分子(1萬左右)等多種。常用后3種。中分子與低分子右旋糖酐是膠體溶液,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,吸收血管外水分,擴充血容量,維持血壓;還能阻止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,降低血液粘滯性,改善微循環,防止彌散性血管內凝血;經腎排泄時,不被重吸收,又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。常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、創傷性休克及燒傷性休克。中分子量右旋糖酐作用較持久。低分子量和小分子量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作用較好。
當病人靜脈滴入中分子量 (6.5萬~8萬)右旋糖酐,可出現出血時間延長及抗血栓形成作用。這主要在于右旋糖酐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性; 也可能是血小板吸附于右旋糖酐后,血小板膜性質有所改變; 也可因其稀釋血液,降低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而有輕度抗凝作用。右旋糖酐在人體內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已證實??捎糜谖⒀h血栓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。在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可與阿司匹林、雙嘧達莫合用。
右旋糖酐為血容量擴充藥,有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、增加血漿容量和維持血壓的作用。能阻止紅細胞及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粘滯性,從而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。
本品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,其排泄速度與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有關。當輸入機體1小時后,中、低、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別自尿中排出為30%、50%、 70%左右,24小時后分別排出 60%、70%、80%左右。
臨床上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,主要用做血漿代用品,用于出血性休克、創傷性休克、燒傷性休克等。低、小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微循環,預防或消除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和血栓形成等,亦有擴充血容量作用,但作用較中分子右旋糖酐短暫,用于各種休克所致的微循環障礙、彌散性血管內凝血、心絞痛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腦血栓形成、腦供血不足及周圍血管病。
以上知識僅供參考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