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新型殺肝片吸蟲藥的硝碘酚腈,使用需要注意哪些
發布時間:2021-06-24 點擊次數:90次
硝碘酚腈是一種淡黃色粉末,無臭或幾乎無臭。在乙中略溶,在乙醇中微溶,在水中不熔,易溶于氫氧化鈉試液,熔點為136~139℃,無毒,是抗蠕蟲藥。是20世紀60年代末研制的高效抗肝片吸蟲藥,對肝片吸蟲和大片吸蟲的成蟲期均都具有很高的療效,然而藥物與血漿蛋白具有高度結合力(結合率97%),使游離硝碘酚腈在組織內集聚量很少,以致在推薦劑量下,肝實質中的藥物濃度不足以殺滅未成熟的幼蟲。在臨床中肌內注射與皮下注射為較好選擇方式,然而在給藥部位發生炎性腫脹,動物出現搖頭、走路搖晃、呼吸急促甚至死亡等現象。
新型殺肝片吸蟲藥,注射較內服更有效。一次皮下注射,對牛羊肝片吸蟲、大盤吸蟲成蟲有100%驅殺效果,但對未成熟蟲體效果較差。藥物排泄緩慢,重復用藥應間隔4周以上。服用硝碘酚腈須注意的事項:
牛:一次皮下注射,對牛肝片吸蟲、大片形吸蟲成蟲有100%效果。但對未成熟蟲體效果較差,必需加倍劑量,才能發生一定效果。對牛胰闊盤吸蟲,若用藥二次(間隔一月)亦產生良好效果。
硝碘酚腈內服時,除非直接進入真胃,才能產生與皮下注射相同效果。
羊:對羊的驅蟲作用與牛相似,而且皮下注射法優于內服。一次皮下注射對肝片吸蟲、大片形吸蟲、前后盤吸蟲成蟲有佳驅蟲效果,未成熟蟲體需用大劑量。皮下或真胃注入,對捻轉血矛線蟲效果優良,但注入瘤胃即無效。
豬:一次皮下注射,可使肝片吸蟲患豬糞便蟲卵全部轉為陰性。
犬:皮下注射或內服,對犬蛔蟲驅除率80%。
1、治療量,牛、羊耐受良好,除個別牛乳汁黃染外,無其他不良反應。
2、本品內服驅蟲效果不穩定,多選用皮下注射法,但注射液對組織有刺激性,一般牛、羊反應較微,犬則局部反應嚴重,甚至引起腫瘍,用時慎重。
3、藥液能使羊毛黃染,用時應防止溢出。
4、本品排泄緩重復用藥,應間隔4周以上。美國規定,乳肉品上市前,動物應停藥30天。
同種藥品可由于不同的包裝規格有不同的用法或用量。本文只供參考。如果不確定,請參看藥品隨帶的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。